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捆绑者吧 主页 KB文章 查看内容

中大保安励志在于获取知识仍是有效的向上渠道

2012-10-28 13:44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426| 评论: 0

  中山大学“保安哥”杨顺勤奋好学,在中大工作期间自学英语,并为外国留学生补习中文,其间与姑娘晓梦坠入爱河,近日在完婚。近日,这一新闻不断被各大网站置于头条,并且在微博上也被人们相继转发与评论。

  传统的中国人都喜欢喜剧的结局,相信很多人都是带着美好祝愿来评论这个美好故事的,他们为这种不平凡的结合感到高兴,并且愿意为他们奉上自己的美好祝愿。还有一部分人,拿出以往北大的保安与天津某大学保安的励志故事,将他们的故事看作是励志人生的一种最好结果。

  的确,杨顺的故事中具有“自学英语”、“为留学生教习中文”等因素,这些能够显示他是一位喜欢打拼、不甘于人生现状的积极青年。这部分故事与北大那位考上大学并出书的保安人员如出一辙。不过,一些人对杨顺与留学生结婚并在生活的艳羡与评论,也显示出部分人并不能看待这个故事。在这些人眼里,爱情与成功被决绝地在了一起,对于这对新人之间的感情,他们采用了“近视眼”,对于新人之间相差悬殊的身份与背景,他们则使用“放大镜”去关注去评论。而无疑,对于杨顺日后在的生活,他们则用“远视镜”来判定。

  以上这种价值观是不的。首先,这种将爱情与成功在一起的价值观是肤浅与丑陋的。很多报道与网友在报道和评论此事时都突出了“保安哥”、“”等字眼,似乎认为,“”与“”这两个名字的结合形成的名词词组,具有无穷大的能量,既满足了中国普通男性抱得美人归的愿望,又获得了更好的生活。

  就杨顺的故事而言,人们不应该放大爱情与成功的关系。杨顺表示:“我在很快乐,我喜欢的。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学校学习。在接受教育是免费的,感谢让我不再是旁听生。我希望有一天能在上大学,这是我的梦想。”可见,杨顺的求知欲,在他的故事里仍是占据很大分量的。杨顺是首先具有某些积极励志的特质之后,才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,而并不是他完全是靠运气才走到今天。他的愿望也显示出,他愿更加努力地获取知识、改变人生,而不是就此止步,以结婚为终极目的。

  坦白说,在一个后发国家里,服务业发展水平有限,保安等服务业的地位仍是不受尊重,并且这部分人缺乏有效而常态的向上进行社会流动的通道,大学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,在这个区域里,大都是老师与学生,普遍素质较高,他们对保安的态度并不像社会里普通人的视角。尤其是在北大、中大这种宽容气氛较浓的校园里,保安只要通过打拼与努力,能够获得较社会上其他保安更有效的社会流通渠道,他们更容易接近知识,而知识就是力量的信条并未完全过时。就目前而言,获取知识,仍是一条重要的向上流动的有效渠道。我们认为,这是故事里真正励志的部分。

  随着经济越来越得到发展,普遍的社会流通的现状不容乐观,需要积极被关注。近年来差距不断加大,很多阶层的固化现象值得深思。比如,近年来报道的名校里农村考生比例不断下降,又如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与国企岗位的大热就是一例,更不用说那些频出的“萝卜招聘”。社会流通的状态关系到社会的创新力以及活力,更关系到人们是否对明天抱有乐观态度与信心。而不是经常抱有投机心理,令人生厌地将任何事情都与物质主义在一起。

  须知,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人的发展,经济发展令社会方方面面的有了很好的财力支撑后,决策应该积极改善社会流动通道,社会流动状态最终应该促使普通人相信,通过自身努力与积极打拼,会有一种较好的发展与人生,而不是守株待兔地整天以一种投机心理对待人生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